新明书院

字:
关灯 护眼
新明书院 > 穿越1916我成了大军阀 > 第45章 前朝新军的应对

第45章 前朝新军的应对


川东地区。
这里被称之为山城,后世为直辖市,不过目前还是川蜀管辖。
老城区坐落于嘉陵江,与长江交界处,这里有一处地势平坦之地,自古就是山城的经济和交流中心。
目前拥有上百万人口生活在这里。
前朝新军,被大华民国收编后称之为21军,当然现在北洋政权垮台,已经自立为王,加入军阀行列。
21军唯一的精锐部队第76师3万人驻扎在老城区,剩余7万部队则分散在这八万余平方公里二十多个县城里。
他们主要靠着长江水运收取槽运税,维持这庞大的军费开支。
当然随着近年来军事压力陡然增大,为了维持军力,他们不得已开始节衣缩食。
但并未给老百姓增加赋税,所以当地百姓日子过得还不错。
老城区21军司令部。
潘华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年龄四十多岁,穿着淡蓝军装,留着络腮胡。
他是21军司令潘华,正听着下面军官禀报消息,此刻眉头紧锁。
根据军官消息得知,川蜀两大军阀居然被灌县司一股势力王毅消灭,并且昨天已经改名为中华帝国。
只用了短短半月,就控制了半个川蜀,作战迅猛,战力了得。
这股势力他从来没有听说过,从灌县冒出来,难道是洋人扶持的势力。
想到这里他捏紧拳头,整个中华大地都成了洋人的后花园了。
他最痛恨洋人,他的父亲潘折峰是前朝将军,在抵抗洋人侵略中被洋人士兵一枪毙命,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他与田晓颂势力摩擦不断,就是因为田晓颂是一个卖国贼,倒卖国家矿产资源,他最恨这种人,不过已经被王毅送上西天。
但,送走牛头来了马面,这王毅看起来不是什么好鸟,情报显示,有大量的洋人帮助他建设发展。
肯定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出卖国家利益,要不然洋人凭什么帮助你。
父亲从小教育他忠君报国,长大当将军战场杀敌,他在这种环父亲的熏陶下长大,所以从不坑害百姓。
要不然他学习田晓颂。横征暴敛出卖国土资源,也不至于兵力徒弱,守着没人要的山区生存。
现在不管怎样,川蜀已经变天了,他们必须想办法应对,要不然只会步入田晓颂的后尘。
下方军官拿起情报再次念道。
“司令,那王毅,已经征兵至60万之巨,并且已经在泸县和南重县各驻军三个师,近6万人,目前情报显示全是新兵还在训练,但要不了几月就可以形成气候。”
潘华这时额头皱纹紧蹙,闭眼深呼吸一口气。
这两地处于嘉陵江和长江上游,只要王毅部队乘船顺流而下,不到半日就可直取他们司令部老城区。
而且敌人拥有60万军队,和直系、奉系、皖系军力相当,他一个小军阀,又不愿当列强走狗,如何反抗。
下面一众军官听闻这个消息,皆是一脸严肃,捏紧拳头。
潘华缓慢的睁开眼睛。
嘉陵江,和长江他可以想办法阻断河流,防止敌方顺流而下,但是这样同样会阻断他们的经济命脉,不可行。
只有靠手里十几艘老式炮艇巡防,但是对面同样拥有150重炮,只要对面将大炮部署在炮艇的必经之路,敌暗我明,万一遭受袭击被重创。也不是个好办法。
山城属于易守难攻的地区,依靠天险,可以抵挡自身两倍同战力的士兵。
但是对面兵力足足60万之巨,并且情报显示对面拥有快发步枪,还有一种射速极快的轻型机枪。
自己手里二三十年岁数的破枪根本没办法和敌方相比。
不知道他们哪儿来的装备,难道列强将新式装备拿给这个势力使用吗。
潘华扭头扫视各个部下,希望有人给出应对方案。
“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
大家看着潘华的眼神都低下头颅,沉默不语。
武器、装备、人数都不占优,一旦开战,他们恐怕会步入田晓颂刘向东的后尘。
他们自己门清,他们那所谓的十万部队,能有其它军阀一半的战力就不错了。
会议室安静的可怕,窗外微风吹过带动窗户发出嘎吱异响,彻响大家的耳朵。
这时候一个年轻军官站了起来,打破这沉闷的氛围。
“我们可以不与他们正面作战,依靠山区地形优势,以几百人的小股分队袭扰或者伏击敌方大部队打了就跑,我称之为游击作战,遇到敌方后方部队直接火力全开,以此打乱敌方部署。”
当他说完时,有人开始认真思考这种新式战法的可行性,但大部分人都摇了摇头。
游击作战,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他们只知道堑壕战,巷战等常规作战方式,讲武堂里教的都是集合兵力,优势出击。
他这样主动分散兵力以卵击石,不是示敌以弱吗。
这时候有人出言反对。
“这样的话我们各个县城要地,不就都放弃了,那我们打什么仗,去山林里当野人吗?”

“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怎么办,物资怎么补充。”
“各部指挥也会混乱无比。”
游击战一切的基础就是拥有老百姓的帮助,要不然就是空谈。
相当于分成几十支小股部队各自为战,什么物资都要靠自己,没有老百姓帮忙想都不要想。
年轻军官听到他们是碎语,再次反驳说道。
“第一、我们现在至少拥有三个月的准备时间,有足够的时间设立根据地转运物资。
第二、当地老百姓对我们21军印象不错,至少不会出卖我们的情报。
第三、我们只要坚持几个月,对面受困与我们的游击战,就会退出山城。
毕竟我们这里属于山城战略价值不高,他如果只是想当一个川蜀王的话,没必要死磕在这里,除非他王毅想占领全国。”
这时候大家眼前一亮,这么一说感觉确实确实还可以。
正面开辟战场肯定打不过,如果使用这个游击战战术,准备充分的话,感觉有一定的可行性,就是需要辛苦几月钻山林。
潘华听着这军官说话头头是道,想了想确实可行。矮个子里拔高个,不是办法中的办法。
潘华心中下定,如果最后没有讨论出一个所以然,那么就采纳这个游击战术,提前开始做好准备。
这时一个沉稳的话语打断了他的思绪。
“司令我觉得我们可以派人去试探下王毅,看看他是什么态度,毕竟我们还没有真正开战,如果能用一些无关紧要的地区换来和平,虽然这也不是个好办法。”
潘华身边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老气横秋目光坚定的看着潘华。
这位是在场年龄最大的军官关之培,任21军参谋长,21军二把手,大家能有今天的生活,全靠他的智谋。
他们是那时还属于清朝新军,结果第二天就接到清朝覆灭的消息。
全国几百万的清朝新军,瞬间没了主心骨。
大家手足无措,上面领导都不在了,怎么办,就是关之培辅助潘华占领了这山城一亩三分地,让大家有吃有穿,能过上基本生活。
不然就像其它新军一样土崩瓦解,或者被各地军阀收编。
新军被军阀收编后日子过的那个惨,说他们是没用的辫子兵,军饷克扣最为严重。
还好他们没有步入那些新军的后尘。
最终,经过他们一天的会议讨论,决定做好两手准备。
一边开始做好游击战准备,派兵前往山林,修筑根据地,储存物资。
同时派关之培前往天府市探探王毅的虚实。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