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书院

字:
关灯 护眼
新明书院 >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 第60章 晋江独家

第60章 晋江独家


第二天, 孙梅英捎来了好消息。

“进军,小孙对你印象不错,说可以接触一下, 加深了解。”

柳进军一听,心花怒放。

“梅英姐,那我下班以后去找小孙。”

“进军,不要大张旗鼓的, 小心把人家吓住了。”

单位里给小孙介绍对象的事儿,孙梅英并未提起。这跟进军没啥关系,就不要徒增烦恼了。小孙也特意叮嘱, 先接触,暂时不要公开。

柳进军自然很听话。

目前,他跟小孙还是同志关系,不能影响小孙的工作。想着小孙同志天天值班,几乎没有时间出门闲逛, 就把第二次见面约在了公园。

孙梅英担起了传话任务。

她借着拿药,把柳进军的邀请通知小孙。

孙玉华红着脸, 点点头。

这就是一见钟情吧, 跟她想象的几乎一样。

孙梅英办了一件大事, 喜滋滋的。

柳进原也很高兴,特意叮嘱了几句。

“进军, 你跟小孙先相互了解, 进展不要搞那么快……”

“大哥, 您放心,我整天呆在营区,哪有那个时间啊?”

柳进军呲着牙答应下来。

柳进原很细心,立马安排人把孙玉华的档案调出来, 细细查看。

孙玉华,一九三一年九月出生,还不满十九周岁。老家在苏区,十五岁参加革命。后来,被推荐到卫生学校学习,毕业后当了卫生员,随着部队进驻沪上。因为思想觉悟高,表现好,被安排到医务室工作。

解放前,她的父亲是地下交通员,公开身份是邮局投递员,为了掩护同志壮烈牺牲。她的母亲化悲痛为力量,接替她父亲继续为革命工作。解放后,她的父亲被追授为烈士。母亲在区里工作,两个哥哥参军入伍,驻扎在某地。

这是一个革命家庭,没有任何问题。

柳进原放了心。

这是出于职业要求,进军在警卫连负责保卫工作,作为家属一定要政治过硬,不然,审核是通不过的。

田小苗是个包打听,很快就从孙梅英那里探到了消息。

柳叔叔谈对象了。

那柳伯伯呢,就这么一个人过着?

她以前觉得没有娘会很难受,可冬子和梅子蛮开心的,只要柳伯伯不出差,就搬回家住,还跟她说:“小苗,我爹烧菜可好吃了。”

这么一个小家庭,除了柳伯伯辛苦了一点,也没啥。

到了星期天,柳进军和孙玉华又见面了。

柳进军换了一身便装,白衬衣、蓝裤子,腰里扎着皮带,像个机关工作人员。孙玉华也没穿军装,白衬衣,蓝裙子,亭亭玉立,像个女学生。

这一回没有小电灯泡,自在多了。

他们像普通青年男女那样,在公园里漫步。迎面撞见了挎着胳膊的时髦人士,莫名红了脸,就把中间的距离拉开一点。

一边走,一边说。

看到有卖棉花糖的,柳进军就跑过去买了一根。

“小孙,吃糖!”

孙玉华接过棉花糖,白蓬蓬的,就像回到了小时候。

她咬了一口,很开心,圆圆脸上飞起了一抹红晕。

柳进军瞅见了,心怦怦直跳。

来到湖边,看到有划船的,就停下来。

柳进军想订一艘小船,孙玉华摆摆手,说:“下一次吧。”

医务室离不开人,她还要回去值班。今天能出来,是托秦医生帮忙。

柳进军舍不得小孙离开,可他尊重小孙的意见。

到了点,就跟小孙一起离开公园。

柳进军是骑车过来的。

他取了车,拍拍车后座,说:“小孙,我带着你。”

孙玉华脸一红。

可公园离大院有一段距离,走路得好一会儿。她想,反正没人认得,就一甩头,意思是走吧。

柳进军跨上自行车,驮着小孙往回赶。

到了街口,孙玉华示意柳进军停下,就从车上跳下来。

“柳同志,再见!”

孙玉华摆摆手,迈开大步就走。

柳进军推着自行车,望着孙玉华的背影。

人走远了,还舍不得离开。

孙玉华扭过脸来,看到柳进军还站在那里,就挥了挥手。

柳进军痴痴地望着。

直到看不见人影了,才跨上自行车离开。

感情迅速升温,柳进军进入了恋爱状态。

孙玉华也没好到哪里去。

见了孙梅英,就拉着手说话,脸红扑扑的。孙梅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牛皮纸信封,悄悄塞给孙玉华。这是进军写的,不方便投递,就托她转交。

孙玉华攥着信,心咚咚直跳。

这事儿还没公开,单位里不晓得,就像在做地下工作。

孙梅英当起了联络员,也跟着兴奋起来。

这一阵子,她跟大旺每天去夜校补习,放学了一起回家。

天暖和了,吹着晚风,心情很舒畅。

小苗说:“两口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是很浪漫的事儿。”

浪漫她不懂,可跟大旺的感情加深了。大旺呢,也很少瞪眼了,还跟她说:“梅英,星期天就去拍照。”

幸福是会传递的。

田大旺工作很忙,可开心的事儿不少。

以前顾不上回家,现在一下班就去接梅英,好一起回去做饭。梅英在学织毛衣,还用手掌比着他的肩膀,量了一遍又一遍,说:“大旺,等到秋天,就能穿上新毛衣了。”

赵科长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

说几家国营公司做起了外贸生意,第一笔订单已经拿下了,就等着赚美钞呢。

田大旺不得不佩服。赵科长虽然有点小毛病,可经济头脑很厉害,人也很能干。换做是他,累死也完不成这个任务。

徐科长也找到他,说:“上面正在筹备公安部队,要不要转到公安上来?”

他想去公安部门,觉得那样更对口。可工商处人手紧张,缺乏专业人员。他好不容易熟悉了业务,哪能轻易离开啊?

拿何处长的话来说:“和平年代,经济建设很重要,不然,拿啥养活咱们的部队和公职人员?”

田大旺拿不定主意,跟孙梅英透了一点。

孙梅英很担心,说:“大旺,做公安工作太危险了。”田大旺晓得上次受伤把梅英吓坏了,偶尔还会做噩梦,喊着他的名字,满头大汗。

田大旺想了又想,只好收起心。

徐科长很看重他,可公安上并不缺人。从去年部队精简员额开始,一批又一批同志转业了,筹备公安部队,直接改番号即可,有的是后备力量。

可经济方面的同志却很欠缺。

工商局那边大多是留用人员,有专业技能,可思想波动厉害,还有一些不良习气。何处长说:“要靠我们的同志去带动,去监督,不然,啥时候才能转变?”

这个道理,跟公安部门改造旧警察局一样。

沪上刚刚接管时,警察头目们早就逃跑了,剩下的都是基层人员。当时的政策是,凡是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都予以留用。这是出于社会安定考虑,一下子几万人失业了,推到社会上会造成波动,也容易起逆反心理,被特务们利用。

当然,那些犯有严重罪行的,包括杀害进步人士的反动分子、潜伏下来的特务、贪污腐化分子等等,该抓的抓,该坐牢的坐牢,该教育的教育,不在留用之列。

可留用人员成分复杂,改造起来绝非易事。

公安部门下了大力气,通过学习教育转变思想,又加大了筛查力度,发现屡教不改的一律革职。可即便是这样,还是不能保证队伍的纯洁。

这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持久地做下去。

田大旺不想当逃兵,就继续坚持着。

相比起过去,他成熟多了,对工商界有了新的认识。对白奕雄那样的商人也有了办法,尽可能地远离,不给单独说话的机会。对女士们也不苟言笑,别说签名,就是笑一笑都很难。

何处长批评他,让他注意一下态度,可他还是按照自己的方法行事。

这是徐科长跟他讲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工作方式,不一定要一个样。他跟赵科长不同,做不来表面功夫,那就干脆不做好了。

这么一来,还真没人敢在他面前耍花招。

白奕雄和白丽雅也没再出现,让他长舒了口气。

去公安部门的事儿,田小苗后来才听说。

心说,大旺同志还不晓得做工商管理工作同样危险,每天跟那些投机分子打交道,不比特务们差多少。

当然,这种危险跟公安工作不同。

那是在生死线上徘徊,相比起来留在工商处也好。

进入六月之后,雨水连连。

一下就是半个月,不带停歇的。

田小苗又开始痒痒了。

孙梅英早有准备,熬了一大锅草药汤,让小苗泡澡。还说:“要是在老家,整天不下雨,地里旱得都裂口子了,庄稼也蔫了,上哪里起湿疹啊?”

孙梅英说着,就想起了家乡。

余教员来信了,说县里剿匪,抓了一批,还缴获了武器装备。山区安宁多了,再也不怕土匪打劫了,老乡们都夸人民政府好,交公粮可积极了。

在信里,余教员鼓励梅英好好学习,说在城里,知识用处很大,只有掌握一门技术,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在信的末尾,余教员还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她怀孕了,有三个多月了,把文松高兴得不行。

说到怀孕,孙梅英瞅瞅自己的肚子。

好像一直不见动静,给公爹婆婆写信也没了底气。好在,公爹和婆婆为了省钱,几乎不回信,那些埋怨训斥也就听不见了。

田小苗也看了余教员的来信。

心说,全国性的剿匪开始了,这也是公安部队成立的原因。加大力度清剿刮民党残兵败将,把躲在山区和乡野间的土匪、惯犯清剿一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稳定社会秩序。

这个工作量很大,很艰巨。

要知道东北、东南、西北、西南,那些荒凉地带自古以来都是土匪横行,历朝历代都束手无策,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些地方民风彪悍,乡民跟土匪勾结在一起,白天是老百姓,晚上就纠集在一起,成了杀人越货的劫匪。官兵来了,就化整为零,不是躲进深山老林,就是变成老百姓。可官兵一走,又把持乡野,不把官府放在眼里。

解放后,刮民党的残兵败将跟土匪勾结在一起,在东南沿海、西南山区、西北荒漠一带横行霸道,残害人民群众和地方干部,疯狂破坏。(注1)

匪患不除,难以安定。

田小苗记得解放后光剿匪就剿了三年,上百万部队投入进去,剿灭土匪二百六十多万。(注2)

这是外面的大事情,她这个小娃娃操心不来。

可看到余教员怀上了宝宝,就想到了娘。

是不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可想着梅英同志生下了她,应该没啥问题。大旺同志也应该没问题,那就需要俩人调理一下。

可这话哪好意思开口啊?

最好是找一本医学方面的书籍,让爹娘领会一下。

作者有话要说:  ps:

注1:参考了百科中关于解放初期的剿匪资料。

注2:引用了百科中关于解放初期的剿匪数据。

=====

更晚了,抱歉哈~

_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